台灣檳榔西施 外國媒體頭條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09-01-24 06:00

洛杉磯時報專題報導


〔記者陳維仁/綜合外電報導〕「洛杉磯時報」22日頭版專題報導,沿著台灣公路旁、塑膠玻璃包廂後的「檳榔西施」,是外國人眼中的一個特殊現象,但她們不出賣肉體,而是賣一種能令人上癮的檳榔。


檳榔西施約有數千人


報導說,這些檳榔西施(betel nut beauty)的人數可能多達數千人,她們的做法使男性顧客開心,令女性團體譴責、衛生專家責難,也讓想要瞭解「檳榔文化」的社會學者鑽研。


報導說,檳榔有助於抑制飢餓、清新口氣,但它也有負面作用,會導致紅齒、流口水、行人道滿佈紅色污點,以及令人罹患口腔癌。


現代西施充滿自信


對於國外媒體的報導,訪談過300多名檳榔西施的台灣女性現代藝術協會會長吳瓊華表示,檳榔西施是台灣社會特有的產物,早期檳榔西施畏畏縮縮,現在則充滿自信。


吳瓊華博士專研調查


擁有美國洛杉磯普林頓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的吳瓊華,1995年起投入台灣檳榔西施議題研究與調查,也從事以檳榔西施為主題的藝術創作與展覽,作品在國內外屢獲邀展,去年曾在法國展出。


部分西施重拾課本


也熱心輔導檳榔西施的她說,300多個接觸個案中,經追蹤有21人重拾書本唸大學,有近10人自己轉行創業開服飾店、花店,不過也有人轉往酒店等場所工作。




洛杉磯時報專文報導台灣檳榔西施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1-23 10:10

(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22日專電)「洛杉磯時報」今天頭版專題報導,沿著台灣公路旁、塑膠玻璃包廂後的「檳榔西施」是外國人眼中的一個特殊現象,但她們不出賣肉體,而是利用肉體賣一種能令人上癮的檳榔。


報導說,這些檳榔西施(betel nut beauty)的人數可能多達數千人,她們的做法使男性顧客開心,令女性團體譴責、衛生專家責難,也讓想要瞭解「檳榔文化」的社會學者鑽研。


東南亞部份地區及南太平洋被許多人含在口裡咀嚼的檳榔,實際是一種刺激物,有助於抑制飢餓、清新口氣,或者替代香煙,但它也有負面作用,會導致紅齒、流口水、行人道滿佈紅色污點,以及令人罹患口腔癌。


一名程姓計程車司機接受訪問時說:「男人基本上是好色的」,接著又說「我甚至不喜歡這東西,但開了一整天車後,買它會有點激勵的作用。」


報導說,在多數國家沿著公路旁霓虹燈包廂內穿著挑逗調情的女郎會引起嚴重問題,但是在這裡攻擊事件很少,社會學者歸因於台灣相對的非暴力保守文化。


報導的末尾提到,透過這些少女販賣檳榔是合法的,但幫派份子可能隱身幕後;以前她們受老板壓榨,現在則是被佣金驅使,由自己決定要怎麼穿,有些人一年甚至可以賺進 5萬美元之多,這也引起台灣學界討論,究竟她們是自願性或是遭到利用。9801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fang188 的頭像
    efang188

    efang188

    efang1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