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請點上面聯結(有問題請通知一下哦!!)
【 O 】 Observation 觀察
一.行銷情報系統的建立
1.影響收入關鍵要素的指標建立(來客數、締結率、客單價、購買量、頻度)
2.上游廠商的消息
3.結論需能夠產生差異性以供策略選擇
二.尋找未被滿足的需求(創造或延續)
1.商品機能(結構破壞、價值圖騰或物件的投射、複合)
2.觀念的提供(反叛族群、次文化或社群界定後的歸屬感、消費者未知的生活樂趣)
3.需求價值鏈的解構(產業或事件的思考、供給與需求的最大差異段)
4.潮流(審美觀、流行的配件)
三.競爭5力分析
1.上游(規模經濟、企業信賴、產業衝擊、開發能力)
2.現有(核心競爭力、品牌力、管理力)
3.潛在(需求價值鏈的改變、產業規模與進入障礙間的相關)
4.消費者(涉入度)
5.替代(規模的變化)
四.SWOT(現在&未來可能產生的變異)
【 R 】 Resource 資源
一.財務指標(ROI、EPS、NET PROFIT)
二.人才競爭力(內部管理、公關)
三.企業結盟的程度界定(投資政策)
【 I 】 Inertial 慣性
1.產業內習以為常的因素有哪些應消除?
2.哪些因素應降低致遠低於產業標準?
3.哪些因素應提升到遠超越產業標準?
4.哪些產業內未提供的因素應被創造?
【 E 】 Evaluation 評估
1.策略風險界定(財務槓桿、績效)
2.替代方案(策略轉換的內外部適應性)
【 N 】 Negative indicator 逆向指標
1.最適規模的界定(競爭的反撲與吸引)
2.相對性的取捨(老顧客與新顧客、市佔率與毛利率、短期性與長期性、利潤與品牌間的衝擊)
【 T 】 Targeting 目標設定
1.消費者設定與描述(生活態度、吸引其購買之關鍵因素、提供之有效利益、是否具獨特性)
2.管理指標(改善、取代、互動 )
3.主要競爭者(對立or合作)
4.預應指標(超前程度的思考)
【 A 】 Action 執行
1.溝通缺口(策略→執行者→消費者)
2.執行策動(意義、利益、創意)
3.執行力的維持(發現缺口、刺激or鼓勵)
【 L 】 Learning system 學習
1.知識的外化與共享
2.策略活動的分類與管理
PAPANOVA 2009
留言列表